
“過去油箱短軸內側焊縫不但費時費力,質量和外觀一致性都無法保障,現在你看看這臺焊接機器人加工速度多快,加工出來的零部件多漂亮,真是太便捷高效啦!”3月15日,保變電氣油箱分廠楊旭勞模創新工作室骨干崔勇指著閃著炫目紅光正在作業的焊接機器人興奮的說。
崔勇告訴我們,以往油箱短軸內側焊縫在油箱放倒后,需要焊工從下至上整條焊道進行立焊,不易操作,效率低,焊縫成形不好。為了解決這一傳統焊接難題,他和團隊成員通過反復試驗、探討解決方案,終于通過焊接機器人施焊改善了人工焊接的不足。
他們通過參考手工立焊方式,讓焊接機器人去模擬手工立焊,首先需要了解機器人焊接立焊縫相對于手工焊的不同點——比如:人手的擺動軌跡和機器人的運行軌跡方式有所不同,手工焊人手的擺動是做弧線運動,機器人的擺動是做直線運動,直線擺動方式一是容易造成咬邊,二是容易出現電弧不穩造成飛濺較大。
他們通過對機器人焊接參數和運行模式進行反復匹配對比,找出了適合機器人焊接立焊縫的最佳參數范圍,不但保證了焊接的穩定性,消除了焊接缺陷,還增強了對焊接工況的適應性,從而獲得完美的焊道外觀和質量。
崔勇介紹:“機器人焊接油箱內側立焊縫改善實施以來,提高了焊接效率的同時,還大幅度提高了焊道的外觀一致性和質量一致性,還明顯降低了焊工的勞動強度。”